《出师表》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,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临战之际向刘备敬呈的辞章,这篇辞表不仅彰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无限忠诚与深切敬仰,更折射出他卓越的智慧与深邃的谋略,让我们共同走进《出师表》的原文,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学魅力。
《出师表》原文如下:
先帝创业未半,遂遭不幸而驾崩,今日益州民疲力尽,此乃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,内臣忠诚不懈,外士忘身报国,皆因追忆先帝的厚遇,愿以此报答陛下,陛下宜广开圣听,弘扬先帝遗德,提振士气,不宜轻视自己,曲解忠言,堵塞进谏之路。
宫廷与府署,皆为一整体,赏罚分明,不应有异,如有犯法作奸或行善者,皆应交由有司论其刑赏,以彰显陛下公正明亮的治理,不宜偏袒,使内外法度不一。
侍中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均为贤良诚实之士,忠诚纯正,故先帝选拔他们辅佐陛下,愚以为宫中事务,宜咨询他们的意见,实施起来必能弥补不足,带来裨益。
将军向宠,品行端正,才智过人,对军事了如指掌,昔日曾受试用,先帝赞誉他为能将,因此众议举他为督,愚以为军中之事,也应咨询他的意见,必能使军队和睦,各司其职。
亲近贤臣,远离小人,这是前汉兴盛的原因;亲近小人,远离贤臣,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,先帝在世时,常与我论及此事,未曾不对桓、灵二帝的昏庸而叹息痛恨,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等,都是忠诚正直、宁死不屈的忠臣,愿陛下亲近他们,信任他们,那么汉室的兴盛,指日可待。
我本一介布衣,在南陲躬耕,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,不求在诸侯间扬名,先帝不以我出身卑微,不顾我的浅薄,三次亲临茅庐拜访我,感慨良久,如今南方已平定,军资已充足,当率三军北定中原,竭尽全力,铲除奸邪,恢复汉室,返还旧都,这就是我报答先帝、忠于陛下职责的所在,至于权衡利弊,尽忠献言,则是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的责任。
愿陛下将讨伐叛逆、恢复汉室的重任托付于我,若无成效,愿受惩罚,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,若无振兴汉室的良策,则责备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的懈怠,以彰显其过错;陛下也应自我谋划,咨询贤能,审慎采纳良言,深刻追念先帝遗诏,我感激不尽。
如今即将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《出师表》原文共计七百四十字,分为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,诸葛亮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与敬仰,以及对国家存亡的担忧;第二部分,诸葛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,强调亲贤臣、远小人的重要性;第三部分,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出征的决心,以及对先帝的感激之情。
《出师表》原文具有以下特点:
-
语言简练,富有感染力,诸葛亮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、对仗等修辞手法,使文章语言优美,富有感染力。
-
情感真挚,感人至深,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与敬仰,以及对国家存亡的担忧,使读者深受感动。
-
思想深刻,具有现实意义,诸葛亮在文中提出的亲贤臣、远小人的政治主张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《出师表》原文是一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辞表,它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、智慧与谋略,为我们树立了忠诚与智慧的典范,在当今时代,我们更应该学习诸葛亮的忠诚,为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1479.html发布于:2025-08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