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醉翁亭记》乃北宋文坛巨匠欧阳修先生创作的一篇传世佳作,其文如下:
环顾滁州四周,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,尤其是西南方向的群峰,林壑幽深,美不胜收,远望那郁郁葱葱、深邃秀丽之处,便是著名的琅琊山,沿山行六七里,耳畔渐渐传来潺潺流水声,那是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酿泉,酿泉之上,土地肥沃,草木生机勃勃,野花争相绽放,蜂蝶翩翩起舞,泉水之声愈发清澈,清越之处更觉悠远,若逢春光明媚,景色宜人,湖面风平浪静,天空碧蓝无垠;沙洲上的鸥鸟翱翔,锦鳞在水中畅游;岸边芷草、汀上的兰花郁郁葱葱,时而长烟弥漫,皓月千里,波光粼粼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
登上此楼,心旷神怡,荣辱皆忘,举杯邀风,悠然自得,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,贾谊被贬于长沙,并非无贤明君主;梁鸿流落海曲,岂是缺少光明时代?所赖君子洞察先机,达人深知天命,老当益壮,岂能改变白首之心?身处困境,愈发坚定,决不放弃远大志向,即便饮贪泉而觉爽,处涸辙而犹欢,北海虽远,亦可接;东隅虽逝,桑榆非晚,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;阮籍狂放,岂效穷途之哭!
唉!若非此人,吾将归往何处?唯有江上清风,山间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此乃造物者之无尽宝藏,亦是我与君共适之所在。
《醉翁亭记》原文以简洁的文字,深远的意境,描绘了醉翁亭周边的山水风光,展现了欧阳修先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,营造出一幅宁静、优美、和谐的画面,作者运用“环滁皆山也”、“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”等语句,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、清新自然的山水世界,山峦起伏,林壑幽深,泉水潺潺,野花竞放,蜂蝶飞舞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,这种山水之美,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,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。
文章通过对醉翁亭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,在醉翁亭上,作者把酒临风,心旷神怡,荣辱皆忘,这种境界正是作者追求的人生理想,在作者看来,人生应当像山水一样,既有波澜壮阔,又有宁静淡泊,在顺境中,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,享受生活中的美好;在逆境中,应坚守自己的信念,不坠青云之志。
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,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,如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,表达了人生无常,功名利禄并非永恒;“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”,则反映了人才的遭遇往往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,作者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,告诫人们要顺应时代,把握机遇,同时坚守信念,不随波逐流。
文章以“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这一问句结尾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归宿的思考,在作者看来,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归宿,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度时光,而江上清风、山间明月,正是作者心中的归宿,它们是造物者之无尽宝藏,也是作者与君共适之所在。
《醉翁亭记》原文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,展现了欧阳修先生的山水情怀和人生哲理,文章意境深远,语言优美,堪称古代散文的瑰宝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170.html发布于:2025-07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