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笔下,流传着一首名为《卖炭翁》的佳作,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形象,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本文将深入解读《卖炭翁》的原文,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。
《卖炭翁》原文如下:
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 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 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 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碾冰辙。 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 翩翩两骑来是谁?黄衣使者白衫儿。 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 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 半匹红绡一丈绫,向牛头充炭直。
这首诗以卖炭翁的视角,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普通劳动者在封建社会的艰辛生活,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:
诗的开篇“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”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——卖炭翁,以及他的生活场景——南山中伐薪烧炭,这里的“南山”象征着偏远和艰苦,暗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。
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”通过形象的描绘,展现了卖炭翁长期在烈火中劳作的痕迹,他的面容被烟熏得满是灰尘,头发斑白,手指因劳作而变得黝黑,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卖炭翁的外貌,也透露出他内心的辛酸。
“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”这两句诗揭示了卖炭翁生活的基本需求,他卖炭所得的微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,没有多余的钱财去改善生活。
“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碾冰辙。”通过这一句,诗人将卖炭翁的生活与自然景象相结合,描绘了他在严寒中驾炭车碾冰的艰辛,这里的“一尺雪”和“碾冰辙”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苦和不易。
“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”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卖炭翁的辛劳,他不仅要在严寒中劳作,还要承受牛疲惫和饥饿。
“翩翩两骑来是谁?黄衣使者白衫儿。”这里的“黄衣使者”和“白衫儿”指的是宫中的使者,他们骑着马来到市南门外,这预示着卖炭翁的生活将面临新的变故。
“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”这句诗描绘了宫中使者以皇帝的名义,强行征用卖炭翁的炭,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官府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。
“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”这句诗揭示了卖炭翁的炭被强行征用,他无法阻止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夺走。
“半匹红绡一丈绫,向牛头充炭直。”这句诗以半匹红绡和一丈绫作为交换,将卖炭翁的炭换成了这些奢侈品,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的现象。
《卖炭翁》这首诗通过对卖炭翁生活的描绘,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现实的残酷和不公,诗人白居易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,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劳动者所面临的困境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205.html发布于:2025-07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