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文学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广为传颂的杰作,苏轼的《赤壁赋》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这篇赋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,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化瑰宝,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《赤壁赋》的原文,领略其韵律之美,并对其中经典段落进行翻译与解读。
《赤壁赋》原文:
壬戌年秋,七月十六日,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,清风徐徐吹拂,江面波光粼粼,举起酒杯向友人敬酒,吟咏关于明月的诗篇,歌颂那柔美的篇章,不久,月亮从东山升起,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,白露横洒江面,水光与天相接,任凭小舟在江面上自由行驶,穿越那浩瀚无垠的江面,宛如乘风而行,却不知停歇之处;宛如超脱尘世,羽化登仙。
于是众人畅饮欢歌,拍打着船舷吟唱,歌中唱道:“桂木船桨,兰花船棹,击打着清澈的江水,逆着流动的光芒,我的胸怀多么宽广,望那却在远的天边。”有客人吹奏洞箫,伴随着歌声应和,洞箫声哀怨缠绵,似在抱怨又似在怀念,似在哭泣又似在倾诉,余音缭绕,不绝如缕,仿佛在深渊中舞动潜龙,使孤舟中的寡妇哭泣。
苏轼神情凄然,正襟危坐,向友人问道:“为什么会这样呢?”友人回答:“月亮明亮,星星稀疏,乌鹊向南飞去,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?向西望是夏口,向东望是武昌,山川交错,郁郁葱葱,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困住的地方吗?当他攻下荆州,顺流东下时,战船连绵千里,旗帜遮天蔽日,临江饮酒,横持长矛吟诗,本是一代英豪,可如今又在哪里呢?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渔樵,与鱼虾为伴,与麋鹿为友,驾着一片小舟,举杯相属,如同蜉蝣置身于天地,渺小如沧海中的一粟,哀叹我生命的短暂,羡慕长江的无穷,想要携带着仙人一起遨游,抱着明月长久地生存,知道这些不可能轻易得到,只能将这悲伤的声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。”
苏轼说:“你可知水和月亮?水逝去,却未曾真正离去;月亮盈亏,却始终没有消长,如果我们从变化的角度来看,那么天地间的一切都在瞬间变化;如果我们从不变的角度来看,那么万物与我都是无尽的,又何必羡慕呢!再说,万物各有归属,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,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去强求,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,耳朵听到它们就变成了声音,眼睛看到它们就变成了色彩,取用它们没有限制,使用它们无穷无尽,这是造物者无尽的宝藏,而我与你可以共同享用。”
通过对《赤壁赋》原文的翻译与解读,我们不仅领略了苏轼的文学才华,更感受到了他深邃的思想境界,这篇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了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,永远熠熠生辉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402.html发布于:2025-07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