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从军征,解读古代悲壮忠诚之歌,十五从军征,探寻古代的悲壮与忠诚—原文及翻译解读,岁月,翻译解读,边塞诗,第1张

《十五从军征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,是一首流传于唐代的边塞诗,其作者虽不可考,但其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人文情怀,至今仍令人感怀,这首诗以凝练的文字、真挚的情感,叙述了一位少年在十五岁便踏上征程,历经数十载的沙场生涯,直至八十岁才得以重返故土的悲壮故事,深刻揭示了古代士兵的苦难与忠诚。

原文及翻译

原文: 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 道逢乡里人:“家中有阿谁?” 看是君家,松柏冢累累。 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 中庭生旅谷,井上生旅葵。 舂谷持作饭,采葵持作羹。 羹饭一时熟,不知贻阿谁。 出门东向看,泪落沾我衣。

翻译: 十五岁便应征入伍,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归来。 途中偶遇乡邻,询问:“家中还有何人?” 遥望那熟悉的家园,只见松柏间坟墓密布。 野兔从狗洞中出入,野鸡在屋梁上飞翔。 庭院里长满了旅人草,井台上长满了旅人菜。 舂米做饭,采摘野菜煮汤。 饭与汤同时做好,却不知该赠予何人。 走出家门,望向东方,泪水湿透了我的衣襟。

解读

悲壮的征战生涯 《十五从军征》通过主人公从军至归的历程,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士兵的悲壮人生,十五岁便踏上战场,八十岁才得返故里,漫长的岁月里,他们饱受战争的摧残,这种悲壮的人生,令人扼腕叹息。

忠诚的军人情怀 主人公在归途中,偶遇乡邻询问家中情况,这表明他始终未曾忘记家人,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,这种忠诚的军人情怀,令人肃然起敬。

战争的残酷与荒凉 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归乡后所见的景象:松柏丛中的坟墓、野兔与雉鸡的出没、庭院里的旅人草与井台上的旅人菜,这些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荒凉,令人对战争产生强烈的厌恶之情。

人生的无常与感慨 主人公在归途中,面对家人的离去,不禁感慨万分,望向东方,泪水湿透衣襟,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引人深思。

《十五从军征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、真挚的情感,展现了古代士兵的悲壮人生、忠诚情怀和战争的残酷,通过这首诗,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残酷与荒凉,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,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,更是一首反映人生无常、战争残酷的佳作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1055.html发布于:2025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