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印刷术革新与创新,活版印刷术原文及翻译解析,活板原文及翻译注释,宋代印刷术的革新与创新,宋代印刷术,活版印刷,第1张

活板印刷术,作为宋代印刷技术的杰出创新,对我国印刷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本文旨在对《活板》原文进行精准翻译,并对其中蕴含的注释进行详尽解读,以期展现宋代活板印刷术的独特韵味与科学价值。

《活板》原文及翻译

原文:

宋仁宗庆历年间,毕昇创制活板,其制作之法,以胶泥为材,雕刻文字,其薄如钱币之边缘,每字独立成版,经火炼之,坚如金石,以铁板嵌于铁框之中,密布字版,直至铁板满载,字版排定后,置铁板于火炉之上烘烤,待药稍熔,以平板按之,字面平滑如砥石,若仅印数本,则简便不足;若印数十、数百、数千乃至更多,其速如风,令人称奇。

翻译:

在宋仁宗庆历年间,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,此技术以胶泥为材料,精心雕刻文字,每字独立成版,经火烤后坚固如金如石,将字版密密麻麻地铺于铁板之上,直至铁板被字版填满,排版完成后,将铁板置于火炉上烘烤,待胶泥略微熔化,再用平板按压,使字面平滑如磨刀石,若是仅印数本,尚觉操作简便;若需印制数十本、数百本、数千本甚至更多,其印刷速度之快,令人叹为观止。

注释解读

  1. 毕昇:毕昇(970-1051),北宋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,被誉为“印刷术之父”。
  2. 活板:指可移动的印刷字版,相较于传统的木版印刷,活板印刷在效率与灵活性上均有显著提升。
  3. 胶泥:一种具有良好塑性的粘土,用于制作印刷字版。
  4. 钱唇:古代货币的边缘,在此比喻字版的边缘。
  5. 铁板:用于承载字版的铁质板子。
  6. 铁框:用于固定铁板的框架。
  7. :指制作字版的胶泥。
  8. :指胶泥在加热后熔化。
  9. :磨刀石,在此比喻字版表面的平滑程度。
  10. 神速:形容印刷速度之快,令人惊叹。

《活板》一文详尽地描述了宋代活板印刷术的制作流程与特点,揭示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创新,活板印刷术的诞生,不仅极大提升了印刷效率,更为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通过对《活板》原文及翻译的深入解读,我们更能深刻领悟到宋代印刷术的辉煌成就,以及活板印刷术在我国印刷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1074.html发布于:2025-08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