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原文摘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原文内容如下:
秦伯兴师讨伐郑国,晋文公派遣原轸向秦伯传达信息:“郑国已预知灭亡的命运,若灭亡郑国对您有利,我敢将郑国拱手相让。”秦伯回应道:“若非夫人的鼎力相助,我难以至此地步,依靠他人之力却又损害他人,此乃不仁;失去盟友,此乃不明智;以混乱取代秩序,此乃不勇武,我决定撤军。”晋文公又派寺人披去见秦伯,说道:“秦、晋两国围攻郑国,郑国已知灭亡之将至,若灭亡郑国对您有利,我敢将郑国献上,秦伯曾说:‘若非夫人的力量,我难以至此。’我听闻,力量微弱者援助者少,力量强大者援助者众,以德服人,方能使人衷心悦服;以力服人,虽使人畏惧,但仅是口头服从,力量足够则进,力量不足则退,国家大计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秦伯听后,欣然同意了郑国的请求。
翻译
秦伯率军进攻郑国,晋文公派遣原轸向秦伯传达信息:“郑国已预知灭亡的命运,若灭亡郑国对您有利,我敢将郑国献上。”秦伯表示:“若非夫人的力量,我难以至此地步。”寺人披再次前往秦伯处,劝说道:“秦、晋两国围攻郑国,郑国已知灭亡之将至,若灭亡郑国对您有利,我敢将郑国献上,秦伯曾说:‘若非夫人的力量,我难以至此。’我听闻,力量微弱者援助者少,力量强大者援助者众,以德服人,方能使人衷心悦服;以力服人,虽使人畏惧,但仅是口头服从,力量足够则进,力量不足则退,国家大计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秦伯听后,欣然同意了郑国的请求。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是一篇反映古代战争智慧的典范之作,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,晋文公为援助郑国,派遣烛之武前往游说秦伯,最终成功使秦伯放弃对郑国的进攻。
烛之武在游说秦伯时,巧妙地运用“力微则寡助,力强则多助”的道理,使秦伯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,无法战胜晋国和郑国,他以德服人的方式,使秦伯心悦诚服,从而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。
从这篇文章中,我们可以领悟到以下几点:
-
战争中的智慧:烛之武在游说秦伯时,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,通过分析局势,使秦伯认识到自己的处境,这表明,在战争中,智慧是至关重要的。
-
以德服人:烛之武在游说秦伯时,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,而是以德服人,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的“仁政”思想,即通过道德教化来感化他人。
-
谋略与勇气:烛之武在游说秦伯时,不仅需要有智慧,还需要有勇气,他敢于在秦伯面前直言不讳,表明自己的观点,这种勇气令人敬佩。
-
国家利益高于一切:烛之武在游说秦伯时,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,不顾个人得失,这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。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这篇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文献,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战争的智慧,以及以德服人的道理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应学习烛之武,以智慧、勇气和道德去面对困难和挑战。
相关阅读: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19.html发布于:2025-06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