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书愤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它以其深沉的思想底蕴和精湛的艺术造诣,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璀璨明珠,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,也透露出他个人抱负未实现的愤懑之情,下面,让我们深入剖析这首诗的原文及其翻译。

原文:

《书愤》 杜甫
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 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
翻译:

《书愤》 杜甫

终南山之阴坡,景色幽美,白雪似乎飘浮在云端。 林间透出雨后的晴朗,城内却因暮色而增添了几分寒意。

书愤,解码诗人内心波澜的愤懑与豪情,书愤原文及翻译,探寻诗人心中的愤懑与豪情,杜甫,第1张

诗歌背景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号少陵野老,是唐代伟大的诗人,他生于唐朝由盛转衰之际,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,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,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(768年),当时杜甫流离失所,目睹国家破败、民生凋敝的景象,内心充满愤懑与无奈。

诗歌赏析
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
首句描绘了终南山阴坡的秀美风光,以“秀”字为题,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。“积雪浮云端”运用夸张手法,生动地描绘了终南山的高耸,象征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。

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
次句以“霁色”形容林间透出的晴朗之色,与“暮寒”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“暮寒”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。

诗歌的艺术特色

  1. 对比手法: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,如“秀”与“暮寒”、“霁色”与“暮寒”等,使诗歌意境更加鲜明。

  2. 象征手法:诗中的“终南山”象征着国家,诗人通过描绘终南山的美景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
  3. 寓意深刻:诗歌寓意深刻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,以及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愤懑。

诗歌的翻译

在翻译这首诗时,我们要力求保留原诗的意境和情感,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翻译:

终南山之阴坡,景色宜人,白雪如云飘浮于天际。 林间透出雨后的晴朗,城内却因暮色而增添了几分寒意。

《书愤》这首诗,通过描绘终南山的美景,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个人的壮志未酬,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,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,通过学习这首诗,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,以及他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1199.html发布于:2025-08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