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原,名平,字原,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杰出诗人与政治家,堪称文学史上最早的大诗人之一,被誉为“楚辞之祖”,他的代表作《离骚》被誉为古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,屈原的一生波澜壮阔,他忠诚于国家,关怀民生,最终却因忧虑国事、悲愤于民,选择了投江自尽,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屈原列传原文及其翻译,带领您全面了解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一生。

屈原列传原文

屈原列传收录于《史记》卷八十五,作者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,原文如下:

“屈原者,楚之同宗也,初任楚怀王左徒,后升任令尹,屈原被放逐后,秦国意图攻楚,遂派仪连横游说楚国,楚王信而与之结盟,终致赵、魏、韩三国败北,楚王大怒,欲斩仪,屈原进谏曰:‘斩一人不足以服众,不如留之以安民心。’楚王不听,遂斩仪,后秦伐楚,楚军大败,屈原自沉汨罗江。”

屈原列传翻译

屈原生平与屈原列传解读,战国爱国诗人的传奇人生,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,解读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,楚辞,忧国忧民,第1张

屈原,楚国的同宗,起初担任楚怀王的左徒,后升任令尹,屈原被放逐后,秦国意图攻楚,遂派仪连横游说楚国,楚王信而与之结盟,终致赵、魏、韩三国败北,楚王大怒,欲斩仪,屈原进谏说:“斩一人不足以服众,不如留之以安民心。”楚王不听,遂斩仪,后秦伐楚,楚军大败,屈原在汨罗江自尽。

屈原的一生

年轻时期

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,自幼聪慧过人,年轻时,他勤奋好学,精通文学、历史、天文、地理等知识,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,协助楚怀王处理国事。

政治生涯

在政治生涯中,屈原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,敢于直言进谏,他主张联齐抗秦,反对割地求和,但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楚怀王的认可,反而被贬为令尹。

放逐生涯

屈原被贬后,仍关心国家大事,积极向楚怀王献策,楚怀王不听忠言,导致楚国败亡,屈原在悲愤中离开楚国,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放逐生涯。

投江自尽

在放逐生涯中,屈原始终忧国忧民,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国灭亡时,悲痛欲绝,于是在汨罗江投江自尽,以身殉国。

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让我们了解了屈原的一生,感受到了他忠诚于国家、关心民生的崇高精神,在历史的长河中,屈原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清风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nhjvoc.com/post/408.html发布于:2025-07-11